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6的文章

龍安寺枯山水石庭-第一次日本京阪奈自由行旅(十七)

圖片
  心之所想,眼之所見。 離金閣寺兩個公車站距離的龍安寺,以寺內石庭的枯山水遠近馳名。1975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日本時,特地參觀龍安寺庭園並讚譽不絕,至此讓龍安寺石庭聲名大噪,並於京都諸多寺院庭園當中享有「石之龍安寺;苔之西芳寺」的美譽。 龍安寺於西元1450年由應仁之亂的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所創建的禪宗古寺,隨即因招逢戰火燒毁,後在1499年重建。 之後在1797年,方丈堂、佛殿等又被毁於火災,重建後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而這享譽盛名的枯山水庭園,至今仍存留著四大謎團,添增了東方建築的神秘風采。這四大謎團分別是: 一、作庭之謎 龍安寺的枯山水,顧名思義即是沒有水池的石頭造景庭園,乍看如群島水流、或山嶽雲霧,各有意境變幻。庭園中十五塊大小不一的石頭以二、三或五為一組,看似隨意擺放在同心波紋的白沙中,因而稱為「七五三庭」。 但有專家研究,如此擺設卻有隱含的結構,能吸引觀眾的無意識視覺敏感度,無論從哪一個方向看都只能看到12~14顆,無法盡覽全數石頭。 若對石庭排列奧妙有興趣,旁邊轉角處有置放小型的石庭模型供人參詳研究。 另外,庭園石頭配置其中一種說法乃取自母虎攜子涉水渡河的故事而來,因此又稱為「虎子渡庭」。 二、遠近之謎 實際上為了避免下雨積水,石庭特別設計高低斜角以方便疏水。若背對方丈面向石庭的方向,則是右側高左側低的傾斜平面。庭園的外圍則右側長度較短,算是梯形而非目視所見的長方形框架。這主要是作者運用視覺遠近法讓鑑賞者產生錯覺,感受不出其長短與高度差,而是看見方正平整的完美庭園。 三、土塀之謎 外圍的土牆則用菜油拌泥土塑建而成,分內外兩層,其內牆比外牆高約80公分,強固石庭的保護。且油土牆面能減緩石庭白沙的光線反射,色澤與石庭也十分相襯。牆簷也非等高,配合石庭的傾斜度,營造出整座庭園水平工整的視覺假象。 四、刻印之謎 據說石庭於是室町時代落成,石庭上還留著「小太郎・口二郎」的刻印字樣,卻無人得知是何許人也?故而至今完全不知打造這座奧妙庭園的作者究竟是誰? 不過,龍安寺的石庭很受金髮碧眼的歐美人士喜愛,比起金閣寺,造訪龍安寺的歐美遊客真的多很多。離開石庭,坦白說,若不是春櫻秋楓的時節,其他區域較無特色。往寺院內側還有一小小池塘,名叫鏡容池。

金閣寺(鹿苑寺)-第一次日本京阪奈自由行旅(十六)

圖片
鹿苑寺,可能絕大多數人並不熟悉;但若說金閣寺,就幾乎人人皆知了。 原是日本鎌倉時期西園寺貴族豪華宅邸,歷經數代榮衰交替,後至室町幕府時期,第三代大將軍足利義滿以河內國領地向西園寺換取這所宅邸,大興土木修飾,做為自己出家隱退之所。 足利義滿逝世後,原住所改制為寺院,並以足利義滿的法名命名為「鹿苑寺」。由於當時義滿將軍特地用金箔裝飾寺內「舍利殿」的外牆,打造出一座閃亮亮黃金禪閣,所以又有「金閣寺」的別號。 昭和25年(1950年),舍利殿因為一名21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放火而完全燒毀,僅存「究竟頂」匾額和屋頂的金鳯凰,稱之為金閣寺放火事件。 後被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根據此事件而發表同名小說「金閣寺」,並因此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如今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1955年)時依照原樣重新修復建造的,昭和62年(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裝飾皆全面換新,成為目前的狀態,並於1994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冊。 金閣寺的 入場 門票是用一張平安符代替,參訪者可留作紀念或回家貼在玄關鎮宅保平安。 舍利殿,被鏡池湖環繞其中的黃金樓閣,即我們所熟悉的金閣寺樣貌。殿內供奉著觀世音菩薩舍利,樓閣共有3層,其第2與第3層的外牆上有著數層的金箔裝飾。第1層是法水院,為寢室建築。第2層是潮音洞,武士宅第式建築。第3層是究竟頂,中國唐朝式建築,頂端有一隻造工精緻的金色鳯凰。結合3種不同時代及風格,自成為另一完美建築典範。 某網站建議拍金閣寺最佳時間於早上10點左右,為此,我們特地算準時間抵達,一入園區就見到金碧煇煌的金閣寺,且當日微風無雨,剛好湖池中映照著金黃色婆娑倒影,拍攝效果挺好。 方丈殿旁的陸舟之松是樹齢大約600年的五葉松,由足利義滿親手種植。整棵松樹被修剪成帆船狀, 方向朝西,意喻將乘坐此船前往西方極樂之界。 沿湖漫步至寺後庭院,庭院裡仍有不少小景觀,如白蛇塚、義満縁之泉、龍門瀑布、夕佳亭與供奉不動明王的不動堂等讓人遊賞。 離去前,特地到不動堂斜對面的茶室喝茶休憩,因天氣不錯,我們選在外面庭園的茶席品茗,這茶席延自日本寺方招待訪客的習俗,每人各有一碗抹茶與一塊方形簡單糕點,酌收500日円茶水費。 在日本,寺院與茶的關係密不可分,聽說日本最早茶葉就是由寺院種植並推廣出去。而足利義滿將軍也是好茶之人,不僅在宇治設置茶園,金閣寺內也設置了茶亭與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