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迷走~景觀篇
旅遊範圍在金城鎮、小金門、慈湖等一帶,即使每個景點距離不遠且均佇足不久,畢竟人生地不熟,一個人騎車瞎晃還是浪費了不少時間,無法一次走透透。
行程主要偏重於自然景觀為主,其中像著名的閩南古厝風貌的水頭聚落這次就直接 Pass過去。這次趴趴走的過程中,一路記錄其中印象較深的景點,作為下次遊覽參考。
小金門 (湖井頭附近的海灘)
原本是想拍日劇<詐欺遊戲>電影版的場景-獅嶼,沒想到機車騎到湖井頭戰史館就找不到路了,只好轉回到北環道與濱海大道附近的海灘。碰巧雨後海上霧氣瀰漫,海和天都快分不清了。 透過海面上的灰濛霧色,依稀看見遠方隱約有幾棟大樓建築物的黑影,這裡應該是離大陸最近的地方吧~。假若天晴霧散,對岸那邊會不會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繁華都市的氣象啊。此地彼岸,如此對比,這對曾受過反共教育的我來說,還真有種說不出的複雜滋味。
而這裡也是我在小金門除了渡船頭處唯一看到海的地方,可能一開始就走錯了路,沒有延著海邊而行。之後,因為發現機車快沒油了。安全起見,放棄環島路徑,原路折返回來。
慈堤(慈湖)
騎車來慈湖繞一圈時又逢下雨的天氣,聽說慈堤夕照非常有名,是金門十景之一,也是賞鳥勝地。可惜均無緣一見,因此在慈堤附近拍了幾張照片後立馬走人。

這座原本是戰爭防禦用
莒光樓
金門的代表地標建築,城樓裡有金門文物及史蹟展示,而我只是專程來拍它的電話亭。登上莒光樓頂樓,可近瞰金城市區,遠眺大陸廈門,視野廣闊。不過,那天我是進來躲雨的 (欣賞雨景啦~ )。
翟山坑道
唯一不受天候影響的景點,諷刺的是,到了這裡後,雨竟然停了。翟山坑道 為因應戰爭所需而開挖供登陸小艇從海上搶灘運補物資用的地下戰備坑道,是戰時金門軍民的救命臍帶。整條坑道以人力穿鑿整座山腹裡堅硬的花崗石岩脈而成,等實地摸到了坑道的岩壁 (拳頭輕輕敲手會痛~),就可知當時的工程艱鉅程度。

歐厝海灘
歐厝海灘與后湖海灘比鄰相近,同樣屬於質白柔細的沙灘。后湖那邊對外開放 ,因此裡頭觀光設施完善,道路交通便利。
歐厝則是較隱蔽,較少人煙打擾,保有較天然的景觀。沙灘上有許許多多完整的小貝殼,聽說還可以挖花蛤。
滿潮
乾潮
孤立於金門外海不遠處的小島嶼,漲潮時與金門隔海相望,退潮時會有一條石階步道從海底裸露而出。是早期居民作為隔離痲瘋病患任其自生自滅之處,後來因戰略需求變成軍事碉堡要地,之後因部隊縮編撤退其據點轉而開放觀光。嶼上有尊巨大的鄭成功雕像,在金門許多地方都可以瞭望得到。
建功嶼是我去金門前唯一預定要去的景點,可惜從google地圖無法標示出正確位置,只好到了金門之後再循導覽地圖查訪。第一次來,碰巧逢漲潮時段,附近沒車沒人空蕩蕩,我來回延平郡王祠與夏墅之間兩三趟後,終於發現了入口處。位置就在延平郡王祠右方下坡處大眾墓對面,當下於入口處告示板記錄下次乾潮時間,隨即轉往其他行程。

由於乾潮時間與我登機時間僅相差半小時,
這趟的金門一日迷路淋雨之旅,很匆忙,些許失落,但仍算盡興,但
即使行程匆匆,我並沒有忘了帶些戰利品回去,至於這部份就留到下篇再開箱吧~。
留言
張貼留言